壮族舂榔舞已经被点播     发表评论      下载视频
壮族椿榔舞是东兰县长江乡板龙村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民间习俗十分浓厚。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壮族舂榔舞
所属地区
广西 · 河池 ·东兰县 
 
 
遗产编号
35
 
申报日期
2007年 
 
目录
1遗产信息
2简介
3起源
4特征
5舞蹈器具
6作用
7价值
8传承系谱
9现状
折叠编辑本段遗产信息
所属地区: 广西 · 河池 ·东兰县
 
遗产名称:壮族椿榔舞
 
所属性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编号:35
 
申报人/申报单位:东兰县
 
申报日期:2007年
 
遗产级别:自治区/省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壮族椿榔舞,又名"木棒舞",主要流行于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县长江乡板龙村。
 
折叠编辑本段起源
东兰壮族椿榔舞
 
壮族椿榔舞,来源于何时,创作于何时,其形成和产生的年代,都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记载,只是民间传统流传和不断的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来的,一直以来都没有具体的确切的史实考证资料。传说中,起先可能是为了传递战争信息而产生的,即是用来通报有敌人来侵的一个信号;二是用以震慑来敌的一个威力之声,各村各屯的椿榔声,就是聚集群众的一个号召之声;三是用来共同对付来犯敌人的一个暗藏着的和随时准备着的一个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本是具有战斗力的舞蹈,就变成了人民群众自娱自乐,共庆丰收和喜悦的一个舞蹈了。所以,逢年过节,进新居、起新房、结婚、订亲等仪式,村民们一有空闲时间,都盛行地跳起椿榔舞蹈,同时伴有山歌对唱,敲锣打鼓等热烈场面。舞蹈就自然而然地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生根发芽,倍受群众欢迎和喜爱,是谁创作的,是谁传承的,在群众的印验中,在群众的意识里,只知道它是上一代人上一辈人给传下来的。现在的群众,能记得的,即解放初期,椿榔舞曾到东兰、百色等地进行过演出。但是,到了文革期间,椿榔舞就被禁止,谁组织跳椿榔舞,谁就被批斗,谁就被打成四类分子。改革开放后,椿榔舞又开始复出农村群众的舞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椿榔舞已走出村寨,走出山门,1992年,参加过东兰县首届"铜鼓山歌会",并在以后的时间里,多次参加市、县举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凸显魅力,非常具有乡土情味,农民味、农村味。该舞蹈,现在能够盛行的只有长江乡板龙村板龙屯一个地方,以前在长江乡的三堂村、拉吉村和东兰镇的达文村、四由村等地也盛行过该舞蹈,但至今,这些地方就很难找到传人和有这一活动了。
 
壮族舂榔舞 - 特色
 
舞蹈以长木棒头尾相击,发出强弱不同节奏的响声,表演者男女均可,老少该宜,分一组4人、8人或者十多人不等,人数均双数。每人手持一根6尺或8尺的坚硬木棒,围着一块木槽,先击板后击棒,发出声音,分有两人对打、换打、众人交打等打法。一个完整的椿榔舞,一般要有8个程序,其击打节奏的变化与终止,均由指挥人呼喊口令,有时还配有皮鼓、铜鼓或锣钹伴奏,舞蹈节奏强烈,情绪活跃,极具民族特色。
 
折叠编辑本段特征
东兰县壮族椿榔舞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壮族蚂拐节中,常伴有壮族椿榔舞,同时唱山歌、打铜鼓等活动。椿榔舞在春节前后也独立进行,有明显的节日特征。
 
2、壮族椿榔舞有近10种打法,节奏多变,在进行中靠一舞者指挥,节奏极其战斗性、号召性。
 
3、从周边地域考察,只有板龙村的村民会跳打椿榔舞,具地域性。
 
折叠编辑本段舞蹈器具
1.椿榔为实心木棍,也称公母棍,一般长棍(约2米)为公,短棍(约1.5米)为母棍。
 
2.木槽,长约3 米,宽5 公分,形如狭木舟,倒置在地,底部朝上。
 
折叠编辑本段作用
壮族椿榔舞是东兰县长江乡板龙村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民间习俗十分浓厚,通过活动,可以增强村民间的团结协作,树立人们遵纪守法,互爱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改善农村群众文化环境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价值
壮族椿榔舞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它对研究铜鼓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意义,对研究壮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也会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对壮族的历史、民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该舞蹈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在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传承系谱
东兰县长江乡板龙村壮族椿榔舞的传承系谱:
 
第一代:
 
牙敷畅,男,出生年月:不详;文化程度:不详;传承方式:不详;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地址:板龙村。
 
牙敷盛,男,出生年月:不详;文化程度:不详;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地址:板龙村。
 
第二代:
 
牙联坤,男,出生年月:不详;文化程度:不详;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地址:板龙村。
 
牙联琦,男,出生年月:不详;文化程度:不详;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地址:板龙村。
 
第三代:
 
牙秀金,男,出生年月:不详;文化程度:不详;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地址:板龙村。
 
牙秀锦,男,出生年月:不详;文化程度:不详;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地址:板龙村。
 
牙秀明,男,出生年月:不详;文化程度:不详;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地址:板龙村。
 
第四代:
 
牙朝举,男,出生年月:1922年;文化程度:文盲;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地址:板龙村。
 
牙朝英,男,出生年月:1926年;文化程度:文盲;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地址:板龙村。
 
第五代:
 
牙廷荣,男,出生年月:1943年;文化程度:初中;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1953年;居住地址:板龙村。
 
牙廷仪,男,出生年月:1946年;文化程度:小学;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1957年;居住地址:板龙村。
 
牙廷丸,男,出生年月:1948年;文化程度:小学;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1957年;居住地址:板龙村。
 
第六代:
 
牙朝广,男,出生年月:1965年;文化程度:初中;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1982年;居住地址:板龙村。
 
牙朝卫,男,出生年月:1970年;文化程度:初中;传承方式:祖传;学艺时间:1982年;居住地址:板龙村。
 
折叠编辑本段现状
目前,壮族椿榔舞已处于濒危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现代化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年轻人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逐渐淡化。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自愿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现在会跳民族民间舞蹈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一些颇有造诣的艺人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有些技艺难以得到传承。所以,对椿榔舞的保护和传承已迫在眉睫。
大家都在搜:
本文网址是: http://www.mingzuwu.com/v/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