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秧歌已经被点播     发表评论      下载视频
满族秧歌是活跃在抚顺地区的满族民间舞蹈,民间俗称"鞑子秧歌",1986年,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抚顺市资料本审稿会议上,辽宁省的秧歌专家们将其正式定名为"满族秧歌"。

满族秧歌是满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并吸收汉族等其他民族的舞蹈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具有火暴、矫健、粗犷、热烈而又豪放的表演特点,是满族民间舞蹈中最通俗、最普及、最具生命力,同时也是最受满族人民喜爱的舞蹈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满族秧歌


地理标志
抚顺

目录
1史书记载
2艺术特点
3历史价值
折叠编辑本段史书记载
据史书记载,满族秧歌大致形成于康熙年间,距今400多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创建八旗时,凯旋之后、丰收之余率队即兴表演舞蹈,这是满族秧歌的雏形。初起的满族秧歌多为表现喜庆、狩猎、渔猎等内容;努尔哈赤起兵后,逐渐融入了征战内容,整个秧歌舞队摆出练兵习武、驰骋征战的阵势,是满族先人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方式的活化石。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特点
抚顺满族秧歌风格独特,表演生动,它承袭了唐代渤海国靺鞨的民间舞蹈"踏锤"和后金女真人、清代满洲人的民间歌舞"莽式"的原型,舞蹈中有"鞑子官"、"克里吐"、"拉棍的"、"傻子"等各种造型,人物生动有趣,表演中以其大摆大浪、盘旋作势,再现了满族先民英勇善战,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征战、劳动生息的民族风情。满族秧歌的舞蹈动律:"扬"、"蹲"、"盘"、"跺"、"摆"、"颤"等动作,极大地丰富了满族秧歌的表现内容和表演形式,充分显现了它丰富的艺术特性,极具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价值
满族秧歌是流传于抚顺民间的满族古老歌舞的遗存,是东北地区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是满族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所体现出的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具有见证满族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是研究满族民间风俗鲜活的标本。由于它反映的是满族先民在游牧、狩猎、渔猎、战争、凯旋、祭祀等生产、生活、征战的内容,具有记录历史,再现民族风情的独特作用。满族秧歌以反映八旗制度、兵民合一的艺术缩影而独具价值。


大家都在搜:
本文网址是: http://www.mingzuwu.com/v/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