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已经被点播     发表评论      下载视频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远古时代,黄河各流域部落的男性常用一截中空的树干包以羊皮,携在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在秦朝为了防止其他游牧民族侵犯疆土,每个士兵身上都背着鼓,用于警报。

安塞腰鼓

流传地区
陕北

保护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奖项
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

英文名
Ansai waist drum

代表性传承人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曹怀荣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目录
1基本简介
2历史起源
3大事记
4同名文章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横山,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现在的安塞人由榆林横山迁过来,也把横山的腰鼓带到了安塞。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安塞腰鼓可由上千人一同表演。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表演。

折叠主要特点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

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代表,也是中国的代表,世界的代表!

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特别在表演中,又有机地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群众赞之为“式子慷慨码子硬”。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并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课和苏教版语文6上语文书中第十四课《安塞腰鼓》。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起源
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安塞腰鼓可有几千人一起演奏非常壮观。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安塞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成绩:

1984年,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的电影《黄土地》剧组走进了仍然比较封闭的安塞。他们要在这里寻找一种与黄土地相契合的、充溢着生命原动力的民间舞蹈。他们选中了腰鼓。拍摄那天,在朗朗晴空下,150名身穿一色黑袄裤、头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红布带的精壮的陕北汉子,脚踏厚厚的黄土,在牛皮大鼓的助威下,齐齐地舞了起来。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展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龙,酣畅淋漓,飞扬激越。摄制组的人们震惊了,陶醉了。当拍摄到最后一个镜头:鼓手们从山坡后面涌上来时,只见黄尘滚滚,人影恍惚,震天的鼓声和150条汉子的吼声交织在一起,犹如黄河咆哮、万马奔腾,在场的人热烈鼓掌,激动得快要疯了。从此以后,安塞腰鼓一发不可收拾地打出了黄土地: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上夺得最高奖项;1989年,台湾电影人凌峰将恣意豪放的安塞腰鼓收入他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并作为片头镜头;1990年,安塞腰鼓敲进了首都北京,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大放异彩。1997年和1999年,安塞腰鼓分别参加了香港回归、国庆50、60周年庆典以及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亚太活动周等重大活动。目前,安塞全县有腰鼓协会140个,骨干腰鼓手达到了19115人。

折叠文化
如果说悠扬高亢的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的忧郁的诗情,那么安塞腰鼓就是这片土地的顽强生命的呐喊和奔突。这是一种民间的舞蹈,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有浓厚的当地人民生活的气息。

折叠表演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由来已久,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这里是用来表达胜利的欢呼和丰收的喜悦。颇密的击鼓声,强悍的步伐,变幻的阵势,雄壮的呐喊,尽现男子阳刚之美,在国际上极富盛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这可能是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腰鼓队的活动常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罢土地神后方告结束。此后,老乡们就安心去准备春耕生产了。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安塞老腰鼓-陕之北 安塞腰鼓 陕北腰鼓 腰鼓表演 腰鼓演出安塞老腰鼓-陕之北 安塞腰鼓 陕北腰鼓 腰鼓表演 腰鼓演出

“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前由两名伞头领队,后随由挎鼓子和拉花组成的舞队乙-伞头身后紧随的一位挎鼓子,称“头路鼓子”,他必然是技艺精湛的击鼓能手,全队的动作变换和节奏急缓,统由他来指挥。队伍的后部,是扮成蛮婆、蛮汉的丑角,也有的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等唐僧取经中的人物,随意扭动,逗笑取乐,以增添节庆的欢乐气氛。“路鼓”由于在行进中表演,一般动作简单,幅度较小,多做“十字步”、“走路步”、“马步缠腰”等动作。常用的队形有“单过街”、“双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

“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开始时由伞头挥伞号令,顿时鼓乐齐鸣,众舞者随伞头翩翩起舞。这一段叫“踩大场”,表演节奏缓慢,目的是打开场地,拉开队伍,稳住观众情绪。第二段载歌载舞,表演节奏渐快,动作幅度较大,队形变化繁多。常用的队形有“神楼”、“古庙”、“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和尚游门”等。到引出“太阳弧”图案后,伞头站到场中央领唱秧歌,唱词视场合和对象而定,“谒庙”时,有拜庙祭文,一般演出有向观众拜年问好的,也有喜庆丰收和祝愿吉祥等内容。伞头唱时,众舞者在场边慢步转圈,并重复接唱每段的最后一句,俗称“接后音”。唱完后,伞头退出场地,由挎鼓子和拉花入场表演,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队形。此刻不受时间的限制,舞者尽情表现各自的技艺绝招,情绪热烈,起伏跌宕,使表演达到高潮。

近年来安塞腰鼓为了突出挎鼓子的技巧,表演“场地鼓”时由挎鼓子在场内单独表演。众鼓手在头路鼓子的指挥下,精神振奋,击鼓狂舞,此时只见鼓槌挥舞,彩绸翻飞,鼓声如雷,震撼大地,声势逼人,极富感染力。

这一段结束后,再穿插表演其它形式的小场节目,如“跑驴”、“水船”、“高跷”、“二鬼打架”、“大头和尚”等。节目形式的多少,视各村的人才和条件而定。小场节目结束后,再接着表演一段大场腰鼓。此刻锣鼓敲得快,唢呐吹得紧,击鼓更激烈,情绪更欢快,使整场表演在强烈的气氛和高昂的情绪中结束。

折叠编辑本段大事记
20世纪40年代,安塞县高桥乡等处的腰鼓队、秧歌队曾多次到延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枣园、杨家岭给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和红军将士拜年。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鲁艺的文化工作者对安塞腰鼓进行改造,安塞腰鼓的内容,形式艺术性等方面都有深刻变化,服饰上结束古代武士风格,“白羊肚子手巾红腰带”成了腰鼓手的外表特征,妇女从此进入秧歌和安塞腰鼓表演队伍。

1947年至1949年,由安塞腰鼓改编的“胜利腰鼓”被红军将士即解放军带到了大江南。

1951年10月1日,安塞县冯家营的蔡维杰、郭家卯子的曹怀勇等腰鼓手,来回步行50多天,以“陕西赴京演出团”的名称,在天安门广场为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祝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国家和各界观看了演出。演出期间,中央青年文工团的和安塞学习了安塞腰鼓技艺。

1952年,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艺术节上,中国青年文工团表演的安塞腰鼓获得金质奖章,为新中国赢得了荣誉。

1959年,安塞腰鼓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拍摄。拍摄成功!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特别是破四旧期间腰鼓等民间艺术受到一定冲击,腰鼓活动几乎消失。

1974年起,安塞腰鼓开始调演汇演,各乡镇(公社)注重动作、技艺训练的同时,为比赛获胜,在服装的色调、款式及头饰等方面进行了大改革,腰鼓也从“模仿战鼓结构,将柳木截断, 镂空城筒状,蒙牛、羊皮于其上 ”的自制阶段走向社会购买阶段,腰鼓自制式样不统一的历史在安塞基本结束。

1979年,由安塞文化馆于志明等人为“安塞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编排的安塞腰鼓,在陕西省群众业余文艺调演中获表演、创作甲等奖。

1981年,延安市(现宝塔区)粱村出土了一批宋、金时期的腰鼓、秧歌画像砖。

1982年春天,中央、陕西省等有关单位来安塞摄录有关安塞腰鼓的场面。

1983年春天,中央歌舞团在延安慰问演出时,专程到西河口山王河村观看腰鼓表演,并从舞蹈的角度给腰鼓手们进行了指导,正月十五日,再次来到山王河村和腰鼓手们进行联欢。

1983年,以安塞县谭家营乡的腰鼓队为代表,参加了延安地区秧歌腰鼓及民歌调演,获第二名。

1983年,甘泉县雨岔乡出土宋朝时期的秧歌、腰鼓画像砖,动作、步伐、步态、道具和如今的秧歌、腰鼓几乎一样。

1984年,安塞县以西河口乡的腰鼓队为代表队,参加了延安地区秧歌、腰鼓调演,获第一名。

1984年前后,榆林地区的绥德、米脂等地相继出土了一部分东汉画像石,其中的“击鼓跳丸舞”、“鞴鞭鼓舞”都有今天腰鼓的身影。按时间推算,应该是公元初年,距今大约两千年。

1984年3-4月,安塞县小学少儿腰鼓队参加全国少儿歌舞电视调演赛,获陕西省二等奖,全国二等奖,在西安表演时与日本儿童联欢。

1984年5月,以农民为主体安塞腰鼓队参加了由陈凯歌任导演,张艺谋任摄影的故事片《黄土地》拍摄。鼓手们彩排,表演共两天,每人报酬7元。安塞腰鼓手们首次得到工资。 1984年,当《黄土地》剧组走进了仍然比较封闭的安塞。他们要在这里寻找一种与黄土地相契合的、充溢着生命原动力的民间舞蹈。他们选中了腰鼓。拍摄那天,在朗朗晴空下,150名身穿一色黑袄裤、头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红布带的精壮的陕北汉子,脚踏厚厚的黄土,在牛皮大鼓的助威下,齐齐地舞了起来。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展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龙,酣畅淋漓,飞扬激越。摄制组的人们震惊了,陶醉了。当拍摄到最后一个镜头:鼓手们从山坡后面涌上来时,只见黄尘滚滚,人影恍惚,震天的鼓声和150条汉子的吼声交织在一起,犹如黄河咆哮、万马奔腾,在场的人热烈鼓掌,激动得快要疯了。从此以后,安塞腰鼓一发不可收拾地打出了黄土地。

1986年2月,800余人的腰鼓队在县城东三里外的白坪山上和保小滩为中国、日本合拍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黄河》表演。安塞腰鼓的影头和黄河壶口瀑布一起作为该片的片头镜头。

1984年8月,香港、澳门暑假师生旅游团100余人专程来安塞观看安塞腰鼓表演。

1986年12月7日,安塞腰鼓手刘延河、谭海则、白光东等人表演的《安塞腰鼓》参加了由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电视大奖赛”,以绝对优势获大奖。从此,“安塞腰鼓”这一名称在全国叫响。

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奖。

1987年春天,安塞腰鼓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并且是第一个出场表演的节目。鼓手有刘延河、谭海则、白光东等8人。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1989年9月,300余名腰鼓手,在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同年秋天,260名腰鼓手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旅游节文艺节目演出活动。

1989年9月,安塞腰鼓手参加了北京国际电视周活动,在中国大剧院等处进行了多次表演。这次表演的镜头,作为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片头之一用了近三年。

1990年9月22日,425名安塞腰鼓手参加中国政府举办的首次大型国际运动会,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相聚在北京”大型文艺演出,受到参加亚运会的各国贵宾和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等官员的盛赞,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也观看了演出。

1991年8月21日,安塞腰鼓参加了陕西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

1992年5月,安塞腰鼓参加了沈阳国际鼓文化艺术节。

1993年4月,安塞腰鼓参加了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以工代殿举行的中国国际时装节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

1993年9月8日至9月11日,安塞举行了“首届腰鼓、唢呐、民歌大奖赛”,18支腰鼓队参加了比赛。

1994年10月,第一本全面介绍安塞腰鼓的书籍《安塞腰鼓》,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张新德。

1994年10月1日,安塞腰鼓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5周年国庆的的天安门广场庆祝活动。江泽民及时任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委员及党政军领导,各国驻华使节及首都各界群众观看了演出,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实况转播。10月2日,安塞腰鼓队又专门到人民大会堂为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做了专场演出。

1996年11月,安塞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腰鼓艺术之乡”。

1997年9月,安塞县举办了第二届民间艺术节。全县20支腰鼓队在县体育场腰鼓大赛中一决高下。

1997年7月1日,安塞腰鼓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香港回归庆典上做了精彩表演,7月2日又冒雨上街为香港各界群众表演。香港20余万居民冒雨观看了演出。

199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认真考核了安塞腰鼓等民间艺术及全县文化建设等工作后,授予安塞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1999年9月,由安塞腰鼓艺人教练的澳门中学生腰鼓队,在澳门回归庆典上进行了表演。

1999年9月10日,600名安塞腰鼓手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城市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1999年9月13日,300名安塞腰鼓手在延安为中央电视台国庆文艺晚会外景组表演。

1999年9月25日至10月5日,40名安塞腰鼓手参加了“昆明世博会”陕西周的演出活动。

1999年10月1日上午,“陕西”号彩车上的17名安塞腰鼓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阅兵式之后的群众游行彩车方队中,向中央领导、驻华使节及首都各界群众演出。这是安塞腰鼓首次在悬空移动的彩车上表演。

1999年10月1日晚7时30分,120名安塞腰鼓手在天安门广场与各省级中央各部委的文艺代表团体共同欢庆建国50周年。安塞腰鼓是第一版块中的第一个节目。安塞腰鼓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总指挥部”评为优秀演出团体。

1999年10月2日,137名安塞腰鼓手在工人文化宫太庙前参加国庆庆典的全国、全军、劳模英模代表演出,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一同观看了演出。

1999年12月29日,180名安塞腰鼓手参加了陕西省“千面锣鼓迎接2000年”大型庆祝活动。

2000年元月5日,260名安塞腰鼓手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录制表演。

2000年4月,安塞腰鼓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在无锡中央电视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台影视基地举办的“中华鼓王”大赛,获“中华鼓王”称号。

2001年春节,安塞民间艺术团首次整体走出陕西,在广西旅游艺术节上表演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节目。

2001年4月10日,安塞民间艺术团在西安东西部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上表演安塞腰鼓等节目。

2001年5月31日,安塞民间艺术团表演的安塞腰鼓等9个节目,在宝鸡卷烟厂职工俱乐部礼堂,被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对外演出总公司、德国柏林市政府官员验收通过,确定安塞民间艺术团为代表中国政府参加“柏林亚太周”中国周的文艺团体之一。

2001年9月20日至10月1日,安塞民间艺术团在柏林皇宫广场、得月园、奔驰大厦及文化广场表演了安塞腰鼓等节目,轰动了柏林,也倾倒了德国观众。

2001年10月,安塞腰鼓到湖北宜昌进行商业演出。

2001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安塞民间艺术团以安塞腰鼓为主打节目,在上海豫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商业性演出。

2002年春节期间,以安塞腰鼓为主打节目的安塞民间艺术团,在香港海洋公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商业性演出,并参加了香港各界庆祝新年的踩街活动。

2002年6月,安塞腰鼓队代表延安市政府参加了浙江嘉兴“红船艺术节”。

2002年7月,安塞腰鼓参加了江苏南京市文化旅游艺术节。

2003年2月,高占祥等20余名中国民间文艺活动权威人士齐聚安塞,共同商讨了安塞腰鼓的旅游开发等相关事宜。

2003年8月,陈培亮和儿女陈永红、陈强、陈刚、陈红梅、陈磊6人为张艺谋执导的奥运宣传片拍摄组表演安塞腰鼓。

2003年9月,安塞腰鼓参加了青岛国际啤酒节,及青岛啤酒百年庆典庆祝活动的文艺表演和广场大型庆祝活动表演。

2003年11月,安塞县民间艺术协会向国家工商局商标管理局成功的申报了“安塞腰鼓”的商标注册,共申报注册了12大类111个商品的商标。

2003年12月,第一本安塞腰鼓摄影作品集《安塞腰鼓》由香港正轩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谢妮娅。

2004年元月12日至元月17日,由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人民摄影报》社、安塞县委、安塞县人民政府合办的,旨在宣传安塞腰鼓和民间艺术的“陕北过大年”全国摄影黄金周,暨“安塞杯”全国摄影大奖赛成功举办,安塞近千名腰鼓手进行了广场、山地、过街和老式、中年、女子、少儿腰鼓等表演。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十几家电视台和全国各地报刊播、刊出50余组专题和新闻和近100幅各类图片。共有280余名全国各地和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地的摄影家参加了这次活动。

2004年元月20至2月3日,安塞民间艺术团应泰国政府邀请,在泰国曼谷参加了中国政府打造文化品牌宣传活动。

2004年2月6日至9日,应新西兰政府邀请,安塞腰鼓在新西兰奥克兰市艾伯特公园参加了新西兰第五届中国传统新年灯会。三天时间内表演18场,新西兰国家元首-总理克拉克女士专程坐飞机从首都惠灵顿赶来,看完安塞腰鼓表演后,她接见了所有腰鼓手,和大家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在这次活动中,安塞腰鼓还和象征新西兰的毛利舞蹈共同演出30分钟。

2004年6月,高22米,严格按照腰鼓比例设计、建造的巨型安塞腰鼓,在安塞县城东墩山上破土动工。该巨型腰鼓是“黄土风情”休闲旅游度假村的一部分,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鼓类建筑。

2004年2月3日,摄影家们在拍摄安塞腰鼓表演。2月2日至2月7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举办“陕北过大年”摄影黄金周活动,来自海内外的数百名摄影家聚集一起,拍摄安塞腰鼓、剪纸和陕北婚嫁等民俗活动。

2004年10月1日,安塞腰鼓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

2005年1月21日,安塞腰鼓参加“天鼎杯”黄河风情摄影大赛。

2005年5月1日,安塞腰鼓参加陕西民俗文化暨民间艺术巨龙特展。

2005年12月12日,安塞腰鼓参加重走长征路。

2006年1月28日,安塞腰鼓参加第23届北京龙潭庙会开幕,庙会为期8天,充满了浓郁的民俗、民风、民情。

2006年3月11日,400名安塞腰鼓手参加中超开幕式。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2月15日,安塞腰鼓参加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举办的"2007瓦莱塔中国春节"系列活动。

2007年3月底,安塞县西河口乡的马存明应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和秘鲁华人协会的邀请,专门去秘鲁首都利马传授安塞腰鼓艺术。在为期3个月的培训活动中,先后培训了秘鲁华人协会青年、若望23世华裔学校中小学生、WONG超市集团青年员工三批学员共50余人。

2007年9月15日,安塞腰鼓第十八届上海旅游节开幕式。此次活动由21辆花车和33支境内外表演队伍,近140余项活动,为历届最多,另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德国、卢森堡、巴西、墨西哥、日本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表演团体。共吸引46万中外游客参加.

2007年11月2日,安塞腰鼓参加第二届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

2008年2月10日,安塞腰鼓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参加当地政府举办的“2008中国春节巡游活动”。

2008年5月9日,安塞腰鼓参加青岛举办的“扭起秧歌迎奥运”巡游表演。

2008年7月2日,安塞腰鼓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革命圣地延安传递仪式

2008年9月,安塞腰鼓参加了首届中国·安塞黄土风情文化艺术节。

2009年2月9日,具有中国民族风情的陕西安塞腰鼓队在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前表演。他们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奏响着春的祝福。

2009年3月30日,安塞腰鼓参加中国-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开幕式。

2009年4月20日,安塞腰鼓参加第十届中国-山东国际蔬菜博览会。

2009年5月23日,安塞腰鼓参加了中国第二届中国诗歌节。

2009年6月24日,安塞腰鼓参加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银幕上的歌”红色经典演唱会。

2009年8月6日,安塞腰鼓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圣土采集第五站——延安站圣土采集仪式。

2009年8月27日,安塞腰鼓参加重走长征路胜利结束仪式。

2009年10月1日,安塞千人腰鼓参加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群众游行。

2009年10月17日,中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晚会《大地飞歌·2009》。

2009年11月18日,安塞腰鼓参加第九届中国海南欢乐节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2010年3月24日,安塞县成立了第一家专门进行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弘扬安塞腰鼓的文化公司—安塞陕之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0年9月18日,北京清华大学拉开一项名为“安塞腰鼓进清华”的主题文化活动,安塞县专门向清华大学派出了6名腰鼓教练,在清华大学研究生班中开展了安塞腰鼓培训。

2010年11月6日,陕之北安塞腰鼓公司组织的40名腰鼓队员参加了第三届安徽滁州农民歌会开幕式。

2011年6月11日,山东青岛城阳市民节邀请陕之北安塞腰鼓公司的50名腰鼓队员参加开幕式。

2011年7月1日,安塞腰鼓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安塞黄土风情文化艺术节。6月30日至7月2日,在黄土风情文化园区启动仪式的《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上盛大表演。

2012年2月元宵节,河南灵宝市政府邀请陕之北安塞腰鼓公司120名腰鼓队员在函谷关景区为市民表演。

2012年2月元宵节,山西阳泉市盂县政府邀请陕之北安塞腰鼓公司100名队员表演安塞腰鼓。

2012年10月1日,安塞腰鼓参加了香港赛马会举行的国庆赛马日开幕仪式。

2013年1月1日,由安塞腰鼓三大艺术体系南川流派创始人之一的张新德和安塞县标志性建筑物“腰鼓楼”的建设者张熙智共同编著的《安塞腰鼓》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云腾为该书作序。

2013年7月4日,清华大学的学子们,来到陕西延安市安塞腰鼓山体育广场,与当地的农民安塞腰鼓队共同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鼓表演。

2013年10月27日,由16人组成的安塞腰鼓队站在了美国洛杉矶奥斯卡颁奖盛典的杜比剧院舞台上,展现安塞腰鼓的魅力。

折叠编辑本段同名文章
折叠安塞腰鼓原文
作者:刘成章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安塞腰鼓的诗歌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折叠安塞腰鼓解词
1.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

2.晦暗(huì àn):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3.羁绊(jī bàn):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4.蓦然(mo(四声) ran):突然、猛然。

5.冗杂(rǒng zá):繁杂。

6.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7.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8.磅礴:盛大

9.元气淋漓:指人的生命力畅快。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形容畅快。

10.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11.恬静(tián jìng):安静 宁静

12.茂腾腾: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发的样子

13.狂舞 :尽情,纵情的舞动。

14.闪射 :闪耀;放射 。闪耀出光芒。

15.火烈 :(liè)火势猛烈,泛指炽烈、热烈 ,像火一样热烈。

16.飞溅 :(jiàn)向四处溅出。向四处迸射。

17.搏击 :(bó)1.搏斗。2.奋力冲击和斗争。

18.烧灼(zhuó) :烧伤,烫伤,灼伤。这里指热情激荡的意思。

19.奔突 :奋力向前冲 ,横冲直闯。

20.翻飞 :①忽上忽下来回地飞 ,上下旋转飞舞②自上而下地翻动或飘动,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③飞舞,飘扬。

21.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彻底明白。 

折叠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出生于陕西延安,1961年毕业于
刘成章
刘成章
陕西师大中文系。[1]

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然后写了戏剧,最后再写的散文。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一级作家,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现已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第十四课。

《走进纽约》现已被语文出版社选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同时也被选入《中国百年游记精华》。 八十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应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家的"个性"。简而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作品《安塞腰鼓》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作为第17课课文。 现已收入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的课文,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收入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语文(六年级 上册)配套教材14课、苏教版(六年级 上册)十四课。 该文章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写出了安塞腰鼓宏伟的气势,铿锵的节奏,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整体赏析

折叠安塞腰鼓特征
第一,浓墨大笔:

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言:“五情发而为辞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为情而造文”的标本。《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情”字,作家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直抒胸臆。这种挚爱既表现为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表现为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语词激昂,酣畅淋漓,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等等。作家把黄土高原的元气和魂魄,一下子攫得淋漓尽致!

第二,以诗载情:

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文心雕龙·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为了确保情感的畅通无阻,刘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诗的方式加以强化。这篇散文的诗意美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在的意蕴美;另一方面是语词、句式乃至整体节奏上,均经过一番苦心孤诣的设计,使整个散文充满一种神奇的形式美。当然,这种设计宛若天成,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作家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世界。

一是文笔峭厉。为了表现激扬而飞动的“安塞腰鼓”,作家在语句上大胆地刀削斧砍,仅保留枝干,使其产生奇谲美的效果。你看,《安塞腰鼓》开头“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一句自成一段,兀立于天地之间,实令人为之感喟。像这样的语句,在这篇仅有千字的散文中比比皆是。

二是语句铿锵。作家在散文中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直接使用了一连串短语。这样,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几字一顿,频频出击,使语势自然激越、昂奋。

三是善用修辞手法:

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了散文的气势和力量。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汪洋恣肆,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是文章有音乐性: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的复叠咏叹,来进一步加强散文中情感的传达。在《安塞腰鼓》中,作家有意识地在每个层次之末,单独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咏叹句式,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层层递进,直把情感步步推向高峰,同时更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五,想像奇意境雄:

德国19世纪著名的美学家狄尔泰曾指出:“最高意义上的诗是在想像中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刘勰也曾说过:“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文心雕龙·神思》)刘成章“那唤起一系列想像的构想过程的力量,来自心灵深处,来自那被生活的欢乐、痛苦、情绪、激情、奋求振荡着的心灵底层”。(刘小枫《诗化哲学》)“安塞腰鼓”这个特定的意象,在刘成章的脑际孕育、旋转,仿佛地底突腾运行的火山岩浆,最后有最彻底、最尽兴的喷发。于是,灿烂的意象在瞬息之间纷翻飞舞,源源不绝的大河波涛汹涌,生命的畅想在历史和现实间遨游……

你看,刘成章在这样的场景上展开其想像的:无风之季,黄土高原上的一片高粱地里,兀立着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是一个“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背景!然而,当后生们的鼓槌擂起来的时候,在作家的眼里,“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作家的脑际迅速集合真实生活体验的记忆,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鼓点是“骤雨”、流苏是“旋风”、瞳仁是“火花”、风姿是“斗虎”的丰富联想。你再看,这“安塞腰鼓”,既“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刻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刻变得亢奋了”,也使作家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你再听,在作家的耳畔,“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声音,而这“隆隆”的声音,既仿佛“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索”,又仿佛“隆隆隆隆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作家在创造力的世界中“神与物游”,读者也跟随着心宇驰骋,思绪万千。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选自《名作欣赏》2001年第5期)

折叠获奖情况
《转九曲》获首届《散文》评奖一等奖,

《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获首届《散文选刊》评奖优秀作品奖,

《山峁》获《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

《朱脂赋》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

《奇崛的一群》获《中国作家》力象杯优秀散文奖,

《穷山恶石间的生命》获韩愈杯散文大赛二等奖,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刘成章散文集》获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刘成章,1937年出生,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 文学创作,高中写诗,而后转写词,最后写了戏剧,然后再写的散文。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一级作家,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现已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走进纽约》现已被语文出版社选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同时也被选入《中国百年游记精华》。

八十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应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家的"个性"。简而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作品《安塞腰鼓》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作为第14课课文。

收入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

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收入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配套教材第29课。

收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文第17课

该文章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大家都在搜:
本文网址是: http://www.mingzuwu.com/v/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