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火狗已经被点播     发表评论      下载视频
舞火狗,流行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蓝田乡的传统舞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舞火狗节是广东省龙门县蓝田一带瑶族同胞的节日,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南方民族大都崇拜火神,感谢狗对瑶族人的养育之恩,驱邪避邪。"舞火狗"既是舞蹈,同时又是一种特殊而神圣的仪式,它是蓝田瑶族少女们的一种"成年礼"。

2006年5月10日,舞火狗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3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舞火狗节

非遗级别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类别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
广州省惠州市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10日

目录
1历史渊源
2主要活动
3文化特征
4濒危状态
5传承保护
6社会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据说舞火狗起源于清代初期,来自瑶族对狗的崇拜,世袭相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蓝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是瑶族少女的一种"成年礼"的特殊仪式,也是中国唯一余存的民族图腾祭祀与少女成人礼奇妙结合的古老民间宗教仪式。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活动
舞火狗源于广东省龙门县蓝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相传,先祖靠狗奶养大,要瑶民永记狗作为"再生之母"的恩德,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团圆节(中秋节)之夜,举行舞火狗活动。未婚姑娘在手臂、腰部用山藤绑上黄姜叶,头戴竹笠,并插上香火,扮演"火狗"。姑娘们边舞拜,边反复唱着古老的民歌;最后,火狗队游舞到村外河边,将身上的黄姜叶、竹笠和香火统统扔到河里,再用河水濯洗手脚,象征沐浴全身,祛除邪气。在整个舞火狗活动中,男青年一直在旁燃放鞭炮。每个少女要参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经成年,进入谈婚论嫁的行列。由此在特定的"团圆节"上,以少女为主体形成了社会性的群体活动,从而形成了蓝田瑶族独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间舞蹈。

折叠民间传说
很久以前,外族前来侵犯,皇帝多次派兵迎战,都被打败。一天,皇帝与众大臣商量,决定出傍招贤御敌,宣布:能退敌者,不管是什么人,可任选三位公主中的一位为妻。

一天、两天过去了,无人敢揭榜。第三天,大半天也过去了,皇榜依旧端端正正地贴在墙上,呈帝急得不得了。傍晚时分,一只毛色漂兑,龙腰虎背的狗米到皇榜前,只见它仰天吠了儿声,然后"呼"的一声撕下皇榜。众士兵大惊失色,忙把它领到皇帝面前,皇帝一来苦于无退兵之计,二来见这狗气度不凡,忙以上札接待。垒上问:"你真的能打退敌兵吗?"狗不露声色地点点头。这时,前方报告敌兵又来骚扰,皇帝即令这狗率兵前去应战。

队伍来到一条小河边,已见敌人兵马。这时,火狗仰天吠了几声,浑身金光闪闪,发出无数的火花,直冲到敌人的兵头身边,几口把兵头撕成碎片。敌兵大乱,泼不成军。隔河将士乘势冲杀过来,一举歼灭敌兵,大胜而归。 退了敌兵,皇帝大喜,当即封火狗为神犬大将军,但只字不提与公主成婚之事。

又过了很多天,仍不见皇帝有任何表示。神犬对皇帝的背信弃义深为不满。一天,它当着满朝文武,质问皇帝。皇上非常尴尬,但仍强词夺理说:"我榜上讲无论什么人,都可选公主为妻,你不是人,怎可与人成婚呢?若你能变成人的话,联决不食言。"神犬请求给它七天时间,皇帝答应了。

原来,这犬狗是一条神犬,只需静养七天,摇身一变,便可衍化为人。

再说皇帝的三位公主中,小公主长得最美丽,而且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她非常崇敬勇退敌兵、保卫国家的神犬将军。一天,她同两个姐姐讲起父亲要把她们许配给神犬将军的事,两位姐姐一致反对。小公主心里很难过,暗下决心要嫁给神犬大将军。

在神犬静养的时候,小公主天天扳着手指算日子,到了第四天傍晚,她实在忍不住了,怕神犬饿死,迫不及待地到它的居室偷看。谁知这一看识破了天机,神犬的衍化术不灵了,只变得个人头犬身。

皇帝见神犬仍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硬是不肯把女儿嫁给他。小公主后悔极了,又恨父亲无情无义,便极力劝说父亲。她说:"父王,你身为一国之王,讲话不守信用,如何服得众人呢?不管准不准,我这辈子跟定神犬将滚了。"弄得皇帝左右为难。

正在这时,外族又来侵犯,神犬不计前嫌,主动领兵出征,又获全胜而归。皇帝只好将小公主许配给神犬将军。

农历八月十五晚,月光圆圆。皇帝为神犬与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百姓载歌载舞前来祝贺,唱呀,跳呀,一直闹到天明方散。

婚后,他们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一年后,公主一胎生下四子,因孩子太多,奶水不足,神犬与公主便挤狗奶喂养孩子,四个儿子都平安长大,一代一代繁衍下来。据说这神犬就是蓝田瑶民的始祖。狗成了瑶民敬奉之神。为了纪念祖先,不忘狗神养育之恩,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蓝田瑶乡的瑶民都举行庆祝活动,称之为舞火狗,这一活动沿袭至今。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特征
折叠服饰道具
舞火狗的服饰道具主要为线香、竹笠、黄姜叶、山藤。黄姜叶是瑶民祖先的服装,用黄姜叶表演就是为了纪念先人生活的艰辛。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白天,各村妇女就要上山采摘黄姜叶,为晚上的舞火狗作准备。姑娘们都是村里的未成年少女,她们要在长辈的帮助下捆扎服饰,完成"火狗姑娘"的扮演工作。

折叠节日活动
.舞蹈以"叩拜"为主,反复吟唱古朴歌谣,礼毕与意中人对歌。"舞火狗"活动有一种古朴美贯穿始终,而礼毕后与意中人的对歌给少女们增添了快乐。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未婚瑶族姑娘饭后集中,由年长"有福分"的妇女给她们捆上黄姜叶、山藤,戴上四方插着香火的竹帽,扮演"火狗"。

村里长者在祠堂供奉先祖后,少女们先在祠堂叩拜,再到村里地塘(晒场等),围着地塘舞拜几圈。这期间,少女们边舞蹈边反复清唱着旋律古老、悠扬的歌谣,之后的各种舞拜仪式也是如此。地塘舞拜后,少女们唱着歌穿道过巷到村里每户人家的厨房进行灶台舞拜,再接着到各户的菜园舞拜,祈愿蔬菜长得茂盛。最后,各村的火狗队汇集在一起,似一条长龙蜿蜒游舞到村外河边,活动开始达到高潮。

抵达河边后,少女们将身上捆扎的黄姜叶、竹帽、香火等全都扔到河里去,然后用河水濯洗手脚,象征沐浴全身,祛除病邪,并相互泼水嬉戏。在整个活动中,鞭炮声不时响起,燃放鞭炮为之助威的是男青年。他们到达河边后会守候在河岸,等待少女们濯洗手脚上岸后,就选择自己的意中人,两相对歌至天明。

傍晚,姑娘们先在宗祠里奉上狗粮袋,点燃香火,从大门行至祭台前祭拜祖先,感激先人的恩德,祈求风调雨顺。祭拜之后,姑娘们列队来到坪地开始表演舞火狗,少女们围着坪地边舞边唱。结束坪地的舞蹈,她们再到各家的灶塘石祭拜,祈求火种长存。接着她们还要祭拜菜园,祈求蔬果繁茂,三餐无忧。

祭拜结束后,姑娘们要穿过长长的巷道,经过曲折的田埂,走向村旁的溪流,将身上配戴解下弃于流水中,以示驱逐瘟疫,保佑健康,再洗净手足,准备参与一年一度的对歌比赛,这是年轻人以此大胆求爱、展示自己魅力的最佳时机。舞火狗时,男青年点燃鞭炮,为姑娘们的舞蹈相呼应,现在他们又来到村头与姑娘们隔河相望,他们唱起古老的情歌,表达彼此心中的爱慕之情,两岸歌声此起彼伏,一来一往,好不热闹。

折叠编辑本段濒危状态
时光的荏苒和历史的变迁,落籍蓝田的瑶族,跟当地原土著居民以及客籍汉人不断同化、融合,共同生息繁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多种民族文化的辐射和渗透。尤其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日趋汉化,传统的瑶族服装难觅踪影。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很多瑶族村民淡薄了传统的祖先崇拜观念。同时,以歌传情的旧有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慢慢被年轻人所摒弃。

舞火狗,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据传承人林何娣介绍,如今的瑶族少女往往只知道"舞火狗"这个仪式,却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现在的年轻人也羞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歌传情了。年轻人对传统的淡薄加上近年来民间艺人陆续离世,致使舞火狗处于濒危状态,传唱者越来越少。

折叠编辑本段传承保护
折叠传承价值
舞火狗,是蓝田瑶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已成为惠州文化的一部分,是岭南民族文化发展变迁的一块活化石。

折叠传承人物
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传授人有:

1、杨有妹:女,1937年出生,蓝田瑶族乡杨屋村人。

2、谭松娣:女,1939年出生,蓝田瑶族乡杨屋村人。

3、林何娣:女,1963年出生,蓝田瑶族乡新星村人。

4、朱景芳:男,1934年出生,蓝田瑶族乡倒流村人。

5、杨子南:男,1953年出生,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人。

折叠保护措施
2006年6月,"舞火狗"成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门县加大了对"舞火狗"的宣传力度,专门成立了"舞火狗"民间舞蹈培训班。

2008年,政府还对蓝田中学30名女生进行"舞火狗"歌舞基本动作培训和仪式歌谣的传唱。现在,瑶族的舞火狗,不仅仅是瑶族人欢庆的节日,还吸引来自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的数千名游客,前来瞻仰瑶族文化的独特和神圣。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影响
龙门县文化部门已投入不少资金搜集相关资料、表彰民间艺人和进行培训等活动。不久前,还对蓝田中学30名女生进行了"舞火狗"歌舞基本动作培训和仪式歌谣教唱。未来5年,龙门县将把有重大影响的民间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并推荐中青年,由民间歌手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接班人,同时在学校中传授"舞火狗",并尽快筹集"舞火狗"保护资金。到2008年,将组织起60人左右的瑶乡"火狗队"。2009年,拟建成相关展览培训基地。2010年,一座民俗风情演示厅将在瑶乡建成,而受过"舞火狗"培训的瑶乡同胞将在千人以上。
大家都在搜:
本文网址是: http://www.mingzuwu.com/v/1864.html